分泌性中耳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28岁男性输头孢后死亡,家属质疑医院没有 [复制链接]

1#

年12月18日下午,张建峰医院看病,被上海交通大医院诊断为分泌型中耳炎。医院给张建峰开具了头孢曲松钠,根据资料显示,张建峰于15:50分开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。大约半小时后,他开始输头孢曲松钠,输液前并没有做皮试。2分钟不到,张建峰就出现不适,随即按下了紧急呼叫按钮。监控显示,张建峰在输液后,很快出现全身发抖,身体摇晃。按下呼叫按钮后的两三分钟内,护士就开始急救了。然而,在17点14分左右,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,不久后死亡。从抢救刘高威发现张建峰“全身都在发抖,放在把手上的手已经开始摇晃”。按下呼叫按钮后的两三分钟内,护士就开始急救。但17点14分左右,医院还是下达了病危通知,不久后宣布临床死亡。患者输头孢后疑似引发过敏性休克,短短90分钟不到便抢救无效死亡。相信患者家属以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,输头孢之前不用做皮试吗?过敏性休克这么严重吗?为什么短短的90分钟患者就死亡了。今天我们来科普一下,头孢菌素到底需要不要做皮试,医院的做法是否正确。

输头孢之前并不需要皮试

头孢是公众最为熟悉的一种抗生素,在临床上广泛使用。和青霉素一样,头孢菌素属于β-内酰胺类抗生素。头孢类抗生素杀菌活性强,*性低,临床效果好,在临床上广泛使用。但是,头孢类抗生素有一个缺点,那就是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,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.07%~2.8%,过敏性休克罕见(0.%~0.1%)。

对于头孢菌素在使用之前,是否需要做过敏试验,国内一直存在争议,而国外是不做皮试的。因为头孢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罕见,而且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都很高。也就是说,头孢皮试阳性,可能是假阳性,其实根本不会过敏,因为皮试阳性,这个患者以后就再也不能使用头孢抗生素了,只能选择其他副作用大的,效果可能没那么好的抗生素,例如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的抗生素;而皮试阴性,也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。所以,做皮试可能只是起到一个安慰作用,并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,反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,浪费一支抗生素用来做皮试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《临床用药须知》(年版)和卫生部年发布的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》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。目前普遍达成的共识是: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,那就必须做。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没有明确规定,那就需要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、既往药物过敏史、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。这次事件中,张建峰使用的抗生素是头孢曲松钠,而头孢曲松钠的说明书中,并没有规定要做皮试。并且,患者既往也没有药物过敏史,所以,医院不做皮试的做法是没有错的。

过敏性休克死亡率高

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,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,多突然发生且严重程度剧烈,若不及时处理,常可危及生命。过敏性休克大多数发生突然,大多数在接触病因抗原后5分钟内发生症状。患者表现为大汗淋漓,面色苍白,四肢湿冷,发绀,烦躁不安,意识不清或者丧失,血压迅速下降,脉搏消失,最终心跳停止。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喉头水肿,支气管痉挛,导致呼吸道梗阻,患者出现胸闷、气促、憋气和发绀,最终因窒息而亡。

过敏性休克所致的死亡可发生在几分钟之内,迅速的处理十分重要,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,建议有效的呼吸与循环。立即停用致敏的药物,开放气道,给养,必要时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。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皮下注射,肾上腺素能通过β-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,通过α-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;它还能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,因此是救治本病的首选药物。其他的药物还包括糖皮质激素,血管活性药物,抗过敏治疗药物等等。

总而言之,头孢类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概率极低,这位患者发生这样的事情,我们对死者致以哀思。但是,依照目前的医疗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,医院没有做皮试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妥,希望通过此次事件,医院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预防机制和抢救方案,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